当下最火爆的创业范围,莫过于互联网+。
有志于在互联网+一展拳脚的不只有实力雄厚如BAT的业界大佬,也有海量80、90的创业新生力量。
想做事,就要先选方向,除去大伙常见看好的O2O、智能可穿着打扮设施外,笔者还看到了另外一个机会手机流量。
手机流量是互联网+的水电煤,是基础设施。
中国现在已经有5亿智能机用户,每年消耗的手机流量高达20亿-30亿个G,而运营商每年因流量而贡献的营收也高达1000-2000亿人民币,但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有网络研究机构预测2015年人均每月流量需要达到16个G,其中手机端手机流量至少要占到3-4个G。
看上去很难置信,实则合情合理。
想笔者2011年,一个月5M流量上QQ看网页都感觉够用,目前才2、3年过去,一个月700M仍不够用。
缘由就是智能机配置的升级、3G、4G的大面积普及,很多的内容以音频、视频、图片的形式呈现,消耗的流量自然直线上升。
Google预测,将来网络,80%的内容呈现形式将是视频。
不言而喻,对流量的需要会有多大。
而在这一进程中,手机端绝不会缺席。
这种需要已经让大家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譬如:
1.手机流量月末效应。
有人说流量就像薪资,每月1号发放。
月初的时候使劲用,非常快就消耗一大半,月中的时候担忧了,就开始省着用。
而到月末流量常常提前耗干,这个时候有2个选择,要么狠心关闭流量,憋着!那种痛苦,你懂的。
实在憋不住了,干脆超额用流量,一不小心多交百十来块流量费,说多了都是泪啊!2.到处找WiFi。
目前你到一个食肆、酒店,第一件事就是问WiFi密码。
为何有这么常见的需要?难道企业的WiFi就比3G上网更快吗?显然不是由于网速,而是由于手机流量太贵,得省着用!3.流量管理类APP大受青睐。
在百度手机助手可以看到,WiFi万能钥匙下载量3.3亿,排在它前面的只有微信(9亿)、QQ(6.5亿)和百度(3.5亿)。
这样来看,流量不够用是一个巨大的国民性痛点,在这个方向上蕴藏着大机会。
现在,包含运营商和广大网络大佬们在流量方面的动作主要包含以下3方面:1、免流量方案譬如360手机助手,现在已经联合全国二十多家省级运营商合作,只须在360免流量专区下载APP,即可免流量费。
360的目的是2014年底前将免流量业务覆盖到全国所有运营商。
值得一提的是,360之后,百度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豌豆荚、91手机助手等主流APP分发途径均纷纷跟进,可见业内大佬对免流量策略的看重。
再譬如欧朋浏览器,也已经联合多家运营商推出了免流量推广方案,流量费由欧朋浏览器替用户支付。
这一推广方案的直接后果就是欧朋浏览器的用户粘性大幅提高,甚至一度在流量这一指标上超越UC。
2013年新年期间,阿里巴巴也曾携手浙江联通、广东移动等运营商推出了免流量活动,活动期间用户登录阿里系APP如淘宝、天猫、聚合算等均可免流量费。
除此之外,还有广发银行的手机端登录广发银行APP免流量;免商店推出的下载游戏与打游戏免流量等。
免流量日益成为CP们争抢用户的有力方法。
免流量实为CP为流量费买单,如此可以免除用户对于流量的顾虑,放胆消费CP的内容和服务,很大增加对应APP的用户粘度。
但要做免流量并不是所有CP都有这个实力,即使财大方粗如阿里巴巴,也只不过以短期活动形式惠及用户,而没作为正常状态推出。
因此现在可以真的免流量的还仅限于 APP分发和游戏联运,这两类APP的用户只须消费CP内容(下载APP,打游戏)也就给CP贡献了收入,因此可以正常的状态。
而其他种类的APP,如阅读、音乐等,由于用户消费内容未必贡献收入,所以CP没足够资金来长期免流量,只能作为短期活动。
2、定向流量包方案定向流量包或许是最具备持续性的一种流量经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运营商推出超底价定向流量包,可以增加营收;用户购买后,可以放胆刷APP,用流量用到爽;而CP可以获得用户手机端粘性的大幅提高;可谓是三方得益的好模式。
现在中国联通是在定向流量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现在已经合作了三十余家CP,比如联合百度音乐推出的8元包6G定向流量包;联合搜狐视频推出的15元包6G定向流量包;联合聚美优品推出的5元包300M定向流量包;联合海量游戏CP推出的3-5元包几百兆的定向流量包等。
以中国移动与触控科技的手机游戏商品《乱斗堂》的合作为例,与中国移动推出定向流量包前:用户日均登陆次数为7次;人均ARPU为100元左右。
而推出5元包300M的定向流量包后:用户日均登陆次数为21次,提高了2倍;ARPU变为160元;用户在线时长1.5倍增长。
这样来看,定向流量包业务,可以达成用户粘性、ARPU、手机端访问的多重提高,对CP可谓好处多多;而对于运营商也增加一个争夺用户、创造营收的渠道;同时因为流量包的付费方为用户而非CP,也就使得该类业务可以持续拓展。
3、免费WiFi策略360好像看到了免流量的巨大魔力,在推出免流量下载APP后,又将手伸向了免费WiFi。
360联合运营商,推出过了基于运营商WiFi热门的免流量方案,用户只须登录就能获得1小时的免费上网时长,并且该时长可以累加,叫人感慨真乃活雷锋也。
而腾讯也毫不示弱。
腾讯联合商用WiFi,如肯德基、真功夫等推出免费WiFi。
百度则通过百度手机助手推广其免费WiFi。
同时无论是360还是腾讯、百度,都吸取了WiFi共享类APP的经验,用户主动推荐WiFi,记录并共享给其他用户的方法,来扩大WiFi的覆盖面。
免费WiFi有多大魔力呢?WiFi万能钥匙一款APP,在百度手机助手一个分发途径就有3.3亿下载量。
这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了。
据了解傅盛决订做猎豹清理大师就是受了app搜索结果的启发,由于清理的搜索热度非常大。
而WiFi万能钥匙有3.3亿下载量,这么明显,估计没大佬会视若无睹。
移动流量免费是大势所趋,不过从收费到不收费的过渡不会一蹴而就。
流量不可能真的免费,只不过它的付费方法由用户直接付费变成了用户在CP消费内容,CP赚到钱替用户支付流量费。
而大家可以看一组数字,就能了解流量真的免费有多难。
2013年整个互联网+产值是1060亿,也就是CP总共赚了1060亿;而2013年运营商通过卖流量赚了1000-2000亿。
即使把CP赚的钱全部拿来给用户免流量费,也不够用!因此要达成真的的免流量,一定要等到互联网+产值达到2-3万亿以上,而CP拿出其中的1000-2000亿替用户交流量费,这才大概完全免流量费。
从1060亿到2-3万亿,这中间是20-30倍的增长,即使互联网+飞一般增长,起码还需要5年才能达成。
因此,中间一定存在一种过渡形态,而这种过渡形态,笔者觉得有2种可能:第一种是定向流量包和免费WiFi定向流量包,仍收取流量费,但单价极低,譬如百度音乐定向流量包8元包6G,运营商有钱赚,用户流量用得爽,APP粘性大幅提高,可谓用户、运营商、CP三方得利。
但很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推出定向流量包的APP屈指可数,也就那样20、30个,而大家最常见的APP起码有1000个。
这1000个APP一个个和运营商谈合作,估计要很久;而即使1000个都和运营商谈了定向流量合作,难道要运营商推1000个定向流量包?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解决方法是:将常见的1000个APP分成10-20类,每一类包括20-100款APP,打包为一个包括多APP的定向流量包,总共推出10-20个定向流量包,用户看自己最常见的APP在什么流量包里就选择什么。
假如音乐耗流量最大,就选择X元包XG音乐流量包,无论是百度音乐还是QQ音乐,产生的流量计入定向流量包;假如看新闻耗流量最大,那就选择X元包XG阅读流量包,无论是新浪新闻还是网易云阅读,流量同样计入定向流量包。
如此一来,运营商仅需推十几个定向流量包就能覆盖几乎所有常用App。
顺便说一句,这其实也是笔者现在的创业方向为CP和运营商牵线搭桥,减少CP筛选本钱和运营商合作本钱,早日促成1000个主流APP加入定向流量包,达成93家省级运营商的全方位覆盖。
另外一种方法免费WiFi,现在还存在覆盖面不全,信号不稳定,安全性较差等问题,但伴随时间的推进都可以得到解决。
一旦免费WiFi解决了覆盖面、安全性、无缝切换的问题后,相信也会逐步成为用户移动上网的一个选择。
对于免费WiFi,技术问题总能解决,但事实上最大的挑战是与三大运营商的博弈。
免费WiFi的普及,笔者觉得对运营商有着致命的打击。
以前运营商还在担忧自己被管道化;而等免费WiFi普及了,运营商连做管道的机会都没了!运营商假如不想方法自救,恐怕或早或晚面临被颠覆的局面。
因此三大运营商与免费WiFi厂家实质存在着长远利益上的矛盾。
而免费WiFi的技术达成,都是或直接或间接依靠于三大运营商的宽带系统的。
所以这就变成了依赖运营商来颠覆运营商。
等运营商回过味来,估计免费WiFi会深受打击。
总而言之,手机流量这个买卖,还是满大的,一年一两千亿,相信要不了几年就能突破万亿。
流量免费虽是各方共识的大势所趋,但从现在的收费到将来的免费之间如何过渡是个巨大的未知。
到底是支持多APP的定向流量包?还是免费WiFi?大家不能而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从收费到免费所要历程的过程势必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要了解,这可是上万亿资金流向的全方位调整,在这样大规模的调整之下,或许下一个百亿甚至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就会诞生于此。
上一次这样大规模的资金流向调整是电子商务,诞生了阿里巴巴。
说到这里,不能不再提360,第一个主打免流量APP下载;第一个大规模推广免费WiFi。
不只走在BAT之前,而且将之上升为公司策略,或许周鸿祎已经洞察先机。